凤凰古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湘行散记使人对湘西令人心向往之
TUhjnbcbe - 2025/5/31 1:21:00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图书馆借的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因为久闻这本书的大名,一直想找来看,这不就来了。看过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准确的说是听书,也是读的一种方式吧,笔风很平静,平易近人,看似平静实际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能看到这些原因,《边城》成书于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平和,这个时候的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是走在这前头的,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述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人性。而在《湘行散记》中沈从文也是从“人性”出发,秉承“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的文学创作观念,在湘西自然与文化背景下展开了对湘西人生的尽情书写,张扬了人的蓬勃的生命力和自在自得的人性。

这本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写的是沈从文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回到家乡凤凰古城途中一些人一些事的记录,后半部分就是一些往事,一些信、一些回忆。

先说前半部分,记录了船上人们的生活,有时相互骂野话(方言的脏话)。还写船上年轻水手与老水手的差别,多少钱一个月、干着不同的活,在原文“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可能。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被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看着文字描写就像末尾说的一样,太平常了,但是你想想靠着做水手争着的钱不多,还不顾一切向水中跳去,竟不畏惧,在那个年代动荡,对于生命的看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

由于湘西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湘西的文化又深深地传承了楚文化的精髓,以亲近自然、尚武尚勇、崇神信巫、唯情尚情,这些血脉精神一直留存在了地理环境闭塞不易被外来文化所同化的湘西人的血液里。

还写水手们上岸会干些什么,在船停泊是在那地方过夜时,比如喝酒,去找妓女快活,沈从文先生也会不时地给一些钱让他们到岸上喝酒去玩。先生就自己在船上看着夜色看着水,想着事,有时也会到岸上走走,看看故地,看看当地的民俗,并不会像他们那样去找乐子。在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这一小节写了,一个水手到岸上和一个妇人过夜,到早上开船了,他还没下来,于是船上的老水手,便对着那窗口大喊大骂(在水路两边很多都是吊脚楼这类建筑,面向和水边,临水)。而那妇人舍不得这水手,并与水手约定水手回来娶她,在水手回到船上同先生聊天时,先生便问,他便答到时候那会回来找她,并把那妇人给的大苹果分了一些给先生,先生觉得不合适便几做推辞,实在不行,后面先生给了他给了他核桃,说错了,是水手给核桃先生,先生给苹果水手,这“快乐水手”便把苹果给了那妇人这才走。对了,这水手叫“牛保”。

在《湘行散记》中沈从文先生,从桃源出发,沿沅水上行,经晨州、泸溪、保靖、茶垌,到凤凰,一路上水上船上岸上的见闻都于水上、水边上的人物有关,一条水带出了整条线索,书中人物亦正亦邪,游侠气浓,充满浓郁的江湖气息。其中《湘行散记》里的水手,更是多以放浪不羁、粗野爽朗、精明狡猾、勇敢耐劳、慷慨侠义又不乏自然朴质、真挚情爱的形象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

在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河流衬托出了所带有的灵性和文化,不知道的前往旅游的人们,是不是因为了这笔下所描述的而有所牵动,而前往。一座城,一个人,写出了《边城》《湘行散记》,这里的淳朴人情,尽数展现于人前,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行散记使人对湘西令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