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南考古70年,讲述琼岛历史文明脉络h
TUhjnbcbe - 2021/3/13 0:58:00
编者按:

孤悬海外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之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海南保留了相当丰富的自然生态与完整的文化形态,因此海南考古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有独特的地位。年12月22日,“海南稽古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尘,这些遗址与文物重见天日,和今天的我们相见对话,似乎在告诉我们——

海南人从哪里来,将要往哪里去……

落笔洞遗址内景。

1

13枚人牙化石出土

落笔洞现一万年前人类印记

“巨猿牙齿化石的发现,证明最晚至40万年前,海南岛仍与大陆相连。”在海南省博物馆的“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中,讲解员如数家珍地介绍文物的来历。

这枚巨猿牙齿化石来自昌江信冲洞。在洞穴的裂隙堆积中,考古队在抢救性发掘中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巨猿、熊猫、中国犀等,还有山龟背甲、鸟、鱼的肢骨和椎骨化石,其中有些属于绝灭种。

落笔洞遗址出土的亚洲象臼齿化石。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又是何时出现在海南岛上的?

“相较于隔海相望的广东,海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不多,遗物以化石和石器、骨器为主。其中,昌江混雅岭、燕窝岭发现两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采集到两件砍砸器和1件石核,均为砾石打制石器,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活动的临时营地。”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王明忠表示。

落笔洞遗址出土的刮削器。

这些遗物,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之门。

由于生产力低下,早期人类依赖自然洞穴作为栖息地,既无风雨之忧,又可防止野兽侵扰。在三亚东北荔枝沟镇的良坑坡,有一座陡峭葱翠的小山峰印岭,落笔洞就位于这座小山峰的东面悬崖下。这个洞穴,对于海南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密螺、蛤类水生动物堆积,还有少量局部磨制的穿孔石器及用火痕迹,13枚人牙化石分别代表了老、中、青年各阶段的个体,均属晚期智人。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衔接阶段。

落笔洞遗址出土的穿孔石器。

“到目前为止,三亚落笔洞仍是本区发现最早、时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遗存,这一发现,将海南人类活动的历史明确推进到了一万年前,为研究海南岛早期人类活动,特别是新旧石器过渡这一重要阶段提供了出土实证。”王明忠说。

2

桥山遗址“整个地层全是陶片”

东南沿海史前文化序列基本建立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万宁神州半岛湾仔头史前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米多深的考古坑口已被工作人员根据土质形状、颜色、所含杂质情况在剖面划线分层。“根据土质和土色的不同,我们分辨除了不同的地层年代,分别为现代地层、宋代地层和新石器时代地层。”王明忠说。

新石器时代是史前人类文化演进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地球的气温开始逐渐变暖。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类开始临水源聚族而居,从依赖采集狩猎等天然赏赐过渡到原始生产阶段。他们居住在邻近河水、溪水的坡地,开始结茅为庐,磨制石器、发明陶器……

“海南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和靠近河流的台地、阶地上,向外可打鱼,向内可打猎。所以沿海地区的河流旁边,或许就有遗址。”王明忠介绍说,湾仔头村北依老爷海,土地肥沃,正适合靠采摘、捕鱼为生的史前人类居住。

荣村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镞。

事实上,海南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早已引起诸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考古70年,讲述琼岛历史文明脉络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