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chuzhishi/baibanzhuanqu/m/41220.html最近我国很多地方都遭受了洪水灾害,让许多群众的生活受到了影响。而且,很多新闻在报道洪水时都会用上“X年一遇”这种描述,例如:“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仔细想想,是不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二十年一遇的地震”等等类似的描述?
为什么我们不过活了几十年,好像几乎每年都能听闻“百年一遇”的洪水呢?
其实,只需要一个公式就能解释这一现象:期望=概率×频次。
看完本文,你绝对能理解为何“百年一遇”如此常见。
此“百年一遇”非彼“百年一遇”
其实“百年一遇”这个词用得并不好,它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会让人以为某某事件的发生一定是千载难逢甚至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就如“千载难逢”这个成语一样,“百年一遇”也不过是指的某件事情的稀有程度而已。
年8月21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简单说,“百年一遇”意味着对于某件事情来说,基于以往观测的数据,其在一年内发生的概率。
就像是如果统计了某地近百年,只有一年的降水量超过了毫米,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超过毫米的降水称之为“百年一遇”。
也就是说该地每两次毫米的平均间隔为年,每年发生毫米降水的概率都为1%。
所以“百年一遇”不是说“一百年遇到一次”,而是每年出现的概率都为1%。
百年一遇发生的概率并不低
如果你听明白了上面说的“百年一遇”的意思是“每年发生概率为1%”,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事情在年里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公式头疼不重要,看加粗结果即可)
如果一件事每年发生的概率为1/T,那么不发生的概率就为(1-1/T),那么连续N年不发生的概率即为(1-1/T)^N。
由此可见,N年内该事件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1-(1-1/T)^N]。
我们代入概率1%,即T=,N=,可以计算出[1-(1-1/)^]≈0.,也就是说在年内,这种“百年一遇”的事情发生概率为63.4%。
如果将范围缩小到10年,也就是看连续10年内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概率,T=,N=10,[1-(1-1/)^10]≈0.,也就是该地任何10年内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概率为9.6%。
图片来源waterwatch
我们用一张美国某河流的洪水峰值图,图中那条横线意味着10年一遇的标准。可以看到,尽管超过该标准的洪水的确平均每10年来一次,但是10次超标洪水中只有3次的间隔超过了10年,正是这3次超标将平均值拉长了。
这也是让人感觉“N年一遇”往往不到N年就来一次的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也在影响着“百年一遇”事件
“百年一遇”的判定标准更依赖于历史的气象统计数据,持续观测时间越长,统计的数据会越准确。
因此“百年一遇”的判定条件和发生频率也会因为自然状况的变动而变动。
像是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降水线北移,很多地区发生大降水、大洪水的概率增加,按照以前标准定义的“百年一遇”的发生频率会增加,如果降水在统计上长期增加,那么达到“百年一遇”的阈值也会增加。
除了自然气候变动外,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百年一遇”事件的发生概率。
就拿洪水来说,下暴雨不一定会导致洪水,洪水的形成还与土壤吸水能力、蒸腾能力和河道排水能力有关。
下渗、蒸腾、地表径流是转移雨水的重要
原本是农村的地方在进行城市化和道路硬化后,可能就会因土壤吸水能力下降更易引发洪水,从而更容易突破“百年一遇”的标准。
像是年位于湘西的凤凰古城被大水淹没,很多专家都认为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古城两岸过度开发、占用河道等因素,而并非降水量大。
被洪水淹没的凤凰古城
讲完上面这三点,各位应该都能理解“百年一遇”的意思是“一年里发生的概率为1%”,以及“百年一遇”发生的概率并不低。
接下来一段我会用开头的那个公式和简单的语言让诸位理解为何在我们的印象中“百年一遇”几乎每年都能听到。
每个区域的“百年一遇”都是独立事件
还记得我们开头说的公式吗?
期望=概率×频次。我们脑海中那些经常出现的“百年一遇”的印象大多都出自这个公式。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每年全国发生“百年一遇”灾害的次数=灾害出现的频率×区域数量。
(如果不好理解就想想这个例子:中彩票的注数=中彩票的概率×买的注数)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区域的“百年一遇”事件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每个地区每年发生“百年一遇”的概率都为1%,每十年发生的概率都为9.6%。
也就是说当山东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可能广东也会同时发生另一个“百年一遇”。
刚才我们说了,单个地区“百年一遇”事件每10年发生的概率为9.6%,全国共34个省级行政区,根据上面的公式,那么全国按照省级行政区划分,每10年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次数为9.6%×34=3.次。
也就是说,每10年,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内,应该至少会发生3次“百年一遇”的事件。
况且全国有个地级市,每个行政区都有独立的“百年一遇”事件发生概率,如果粗略地按照地级市数量计算,全国每1年应该有1%×=2.39次“百年一遇”事件发生。
当然实际上不会如此粗暴地进行划分,但是基本原理都差不多。
地级市再细分还有县、镇等行政区,这样算起来,全国每年如果没有几个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的事件是不正常的。
光看概率的话,34个省级行政区每1年至少发生一次“百年一遇”事件的概率为1-(99/)^34≈28.9%,大约四分之一的概率每年至少会有一个省份发生“百年一遇”的事件。光看概率着实也不低。
像暴雨、洪水这样的事情更是“百年一遇”的常客,尤其是南方长江流域的城市经常会有新闻爆出“发生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等,不过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些暴雨、洪水的发生地往往都不同,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而且不同地区的“百年一遇”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历史气候统计的数据,可能在A地,“百年一遇”的降水的标准是毫米,到了B地可能标准就会变成毫米,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但是报出来都是打着“百年一遇”的标题。
正因如此,我们会经常在新闻标题看见“百年一遇”这个词同时还会忽略发生地,让我们误以为“百年一遇”每年都会发生。
况且除了“百年一遇”外还有“五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等事件。按省级行政区计算,我国每1年至少有1个省级行政区发生“五十年一遇”事件的概率为1-(49/50)^34≈49.7%,将近50%的概率,如果换成“二十年一遇”那么概率会变成82.5%。
频繁出现“五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这样的字眼也会强化我们脑海中“百年一遇”事件的印象。
况且每逢遇到洪水灾害,媒体都会用较大篇幅和较长的视频来播报类似事件,这更会进一步强化我们脑海中“百年一遇”洪水的印象。
目前发达的互联网也会迅速将各地的“N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展现到我们的眼前。
综上所述,由于每个地区的“百年一遇”事件都是独立发生的,根据公式“期望=概率×频次”我们能知道全国几乎每年必然会有一个地方出现“百年一遇”的灾害。
再加上洪水本来就是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媒体报道也会更多,互联网的发达也让各地汛情能够快速直抵每个人,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于“百年一遇”的印象而忽视了每次发生地点都几乎不同。
因此,我们总会感觉“百年一遇”的洪水每年都会发生,事实上它也的确几乎年年发生。
结语
“百年一遇”如此常见主要还是归功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当然“百年一遇”这个词引起的误解也是重要的“助攻”。
我们不必太过担心“百年一遇”发生在我们身边,毕竟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每年它发生的概率仅为1%。
喜欢文章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