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邂逅时光》
"听说黔阳有棵千年香樟,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亲手种下的?"列车上,我听到邻座两位老者的对话,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不错,那香樟至今枝繁叶茂,据说要五个人才能合抱得住。"白发老者捋着胡须说道,"黔阳古城啊,那可是座有故事的城。"
"老先生是黔阳人?"我忍不住插话。
"是啊,在那生活了大半辈子。"老者眼中泛起怀念的神色,"要不要听听这座古城的故事?"
于是,在驶向怀化的列车上,我听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黔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那时就设立了县治。"老者开始娓娓道来,"两千多年的风雨,看尽了多少朝代更迭。"
"现在的黔阳古城在哪个位置?"我好奇地问。
"就在洪江市,不过别跟洪江区搞混了。"老者笑着解释,"这两个都叫洪江,是平级的行政区域。洪江区有个古商城,跟黔阳古城相距半小时车程。
"
"黔阳最有名的是什么?"
"说到这个,得先讲讲芙蓉楼。"老者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楼建在沅水和潕水交汇处,传说王昌龄被贬到此地时建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他在这里写的。
不过,"老者话锋一转,"也有人说芙蓉楼在镇江。"
"古城里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节孝祠你得去看看,建于清雍正元年,原本是祭祀节女孝子的庙宇。抗战时期,可热闹了,戴笠的临时公馆就设在这里,还有黔阳人民抗敌后援会。现在那里有个军统黔阳特训班陈列馆。
"
"说起古迹,桐叶第可有来头。"老者忽然压低声音,"那是唐氏族人的祖居地。相传周成王时期,有个叫叔虞的人获封于此,用桐叶做成玉圭,这就是桐叶封侯的典故。
叔虞的后人为了纪念祖先,把桐叶当作堂号。"
"古城的城门如何?"
"五个城门楼,东门楼保存得最好。那里有座龙标山,山上曾有普明禅寺,现在只剩下钟鼓楼和一口古井了。"老者顿了顿,"还记得刚才说的那棵千年香樟吗?
就在山上。这老树可经历过不少磨难,两次火灾,一次病害,都挺过来了。古城的百姓把它当宝贝似的护着。
"
"山脚下有座学宫,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康熙皇帝还赐了万世师表四个字,挂在大殿下面。"老者叹了口气,"可惜现在只剩下些围墙、下马碑、泮池和状元桥。
"
"现在古城的情况怎么样?"
"比以前热闹多了。"老者笑道,"虽然比不上凤凰古城那么火爆,但游客不少。最妙的是,没有过度商业化,保留了古城的韵味。
"
"古城里有家尚贤客舍,"老者继续说,"是从危泽甫老宅改建的民宿,环境不错。听说生意一直挺好,证明只要品质过关,总会有人欣赏。"
列车即将到站,老者起身整理行装,留下最后一句话:"黔阳古城啊,是座慢时光的城。你得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让时光带你回到千年之前。"
走出站台,我决定去亲眼看看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城。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聆听着脚步声在古老的围墙间回荡,仿佛时光在此停驻。每一块青石,每一扇门窗,都在诉说着属于这座城池的故事。
夜幕降临,古城笼罩在柔和的灯光中。循着记忆中老者的描述,我找到了那棵传说中的千年香樟。抬头仰望枝叶斑驳的树冠,恍惚间似乎看到了王昌龄漫步于此的身影。
黔阳古城,一座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城池。它不需要喧嚣的商业气息,不需要刻意的修饰装点,只需要静静地存在,让每个到访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光记忆。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黔阳古城像一个温柔的港湾,为匆忙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处停泊心灵的驿站。它的价值不在于多么富丽堂皇,而在于那份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那些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
愿这座古城永远保持它的本真,继续讲述着属于它的千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