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微博
曲玮玮
私人
愿你爱得广阔自由
01
前天“苏芒辞职”上了热搜,评论里很多人在谈论她在时尚圈的经历,评判她之前的种种手段。
且不论这件事情本身,我看到更多的是她履历上写着的“年加入时尚杂志社”——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二十四年了。
二十四年是什么概念呢,对于四十七岁的她而言,就是已经走过时间的一半。
设想一下,如果让你二十多年都供职于一家公司,你会愿意吗?
当然,如果对现在还停留在二十出头年纪的你说,“如果你在现在这家公司再工作二十多年,也能获得苏芒这样的成就和地位”,那么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会愿意的。
但问题就在于,不管是对于刚出社会的职场新人来说,还是对于已经在北上广摸爬滚打几年的职场人而言,这个预想都是不成立的。
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你,未来将如何。
这次假期回来,身边已经不止一个朋友在筹备辞职的事情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跟我一样才毕业不到一年,正在做的是第一份正式的工作,经历的也是第一次是否辞职的选择。
有些人花很多精力在下一份工作上,已经广投了几十份简历,还没离职,就在下班之后的时间去面试;有些人想休息一段时间,草草递了辞呈,还没来得及想未来如何;还有的人呢,干脆辞了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却又没完成的事情,比如旅行,比如义工。
他们想离职的原因各不相同,或因为薪水不符合工作的内容,或者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他们都清醒地知道,现在的工作不是他们想要的。
02
我的一个好朋友,临近毕业的时候拿到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高薪offer,离家近,专业也对口,原本我们都以为他会进那个足够好的公司,也相信靠他的能力可以在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
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几乎没有考虑就放弃了这个offer,而是收拾行囊去了东南亚,从选址开始,一步一步开起了一个青旅。
过了大半年再看他的朋友圈:白天在房子里做木工做摆饰,傍晚看着日落吹海风,深夜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小酌一杯谈天说地……
我一直知道他喜欢旅行,会自己背着包去爬雪山,去无人区徒步,几乎能想到的城市都有他的朋友,但从没有想过,他会真的把这件听起来挺艰难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跟他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说想开青旅这个想法一直都有,因为不习惯按部就班地工作,趁年轻想看看更大的世界,想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而不是囿于自己的一方寸土里。
说实话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就像他说的,“难的不是开始新的生活,难的是放下看起来很安稳的一切”。
我同样也佩服那些慎重作出辞职决定的朋友。如果单纯以大众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工作,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还没有到要辞职的程度”——相对稳定,能养活自己,也不至于太辛苦,或者更多的人会说“折腾这些干嘛?不如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但其他人觉得好到不行的路,对你而言就是足够顺畅的路吗?或者说,你想要的,真的是那种被推着走的生活吗?
至少对我而言,答案是否定的。
03
前段时间我在看综艺《孝利家民宿》的第二季,说的是李孝利和丈夫李尚顺在自家的民宿里招待客人,即使是完全陌生的人,也能在谈笑中成为相处很舒服的朋友。
可能没有人会不羡慕他们这样的状态,在远离都市的僻静之地经营一家小而美的民宿,和爱的人一起触摸这个世界不曾了解的部分,没有勾心斗角和弯弯绕绕,有的只是简单和惬意。
正因为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工作的人们来说很遥远,所以更加觉得艳羡。
在豆瓣的评论里有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知道我自己今生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只能期待看别人的生活的样子了”。
也难怪曾经问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朋友,如果有假期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大多都是“想去旅行”。也许去往更大的世界,去借一段别人的生活来过,很多困惑就会随之消解。
想做却没有完成的原因,还是因为被当下牵绊住了手脚。除非像前面提到的朋友一样,有长期的谋划和考量,有暂时放下一切的勇气,还要有丰富的经营经验……真正要过上这样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不是庸庸碌碌地生存,其实是很难的。
但也并不是没有可以平衡的方式,像陶渊明写道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般,即使在闹市中也能保持心灵的宁静,而我们即使身处不甚满意的环境,也同样能借助好的平台做出一些选择,让生活发生一些很美好的转变。
像我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