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南通日报》首版导读,A3版“践行嘱托开新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栏目整版报道《面对长三角一体化,站在南通绕城高速公路的顶端,左手拥抱上海,右手拥抱苏南——石港,一只优质潜力股,正调整姿势起飞》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精彩世界的人说,石港精彩不精彩,是要定下心来体验的。向往石港,交通不是问题,问题是安居石港能享受什么?
石港是一个精细的小镇。镇上有一种印有红色汉字的糕点,做工考究。当你吃上一块这一镇上特产时,一定想知道,这软糯相间、甜而不腻的糕点叫什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据说,这一糕点原料取于当地出产的优质大米,浸水7天,淘洗7次,碾成米粉,经过和面、筛粉、打模、注馅、封面、盖印、打刀、蒸、出炉换笼布、冷却和包装等工序才算完成,糕内夹馅,有枣泥、五仁、洗沙等,非常可口。明明是印有汉字的印糕,偏偏叫上文乎文乎的窨糕。其制作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清明前后的一个月内,是吃窨糕的最佳时机,随蒸随售,随买随吃。甚至有人驱车一两个小时,来到石港,就是为了吃上一口刚出炉的窨糕。
石港是一个美食小镇。农家酿的米酒香甜清醇,秘方烤制和鰝虾肉质鲜美,土炉手工烘出的缸爿酥脆可口。雪雪白的鱼圆烧个汤,放点葱、香菜就鲜不可言;消暑圣品冰雪酥、藿香饺是石港人的独家美味,收入了《中国小吃》《中国大百科全书》。
石港是一个戏剧小镇。石港人酷爱京剧,自清乾隆35年,布衣文人陈邦栋组建“樵栅昆曲社”起,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在田间岸边,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能拉会唱粉墨登场的票友也不乏其人。年建镇业余京剧队,年举办首届戏剧节,年10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京剧)”。群众戏剧演唱、戏剧谜盘、戏剧灯彩和戏剧瓷盘,绘就了石港镇一幅绚丽多彩的戏曲画卷。
石港是一个书画小镇,镇上建有“书画艺术馆”,专事书画艺术管理及培训,悉心研究交流,切磋书画技艺。在渔湾风景园内,有一个专以书写记述石港风物人情的《渔湾竹枝词》为内容的书法碑廊,其书法均出自本镇书法爱好者之手。石港小学年建立少儿书画兴趣组,至今已培养少儿书画者近万人,学生书法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
石港是一个武术小镇。清乾隆、嘉庆年间,石港场人王越群集各派武术之精华,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拳术“王家手”。年,石港人胥吉六,师从李学群专攻王家手,王家手遂成为石港武术的主要流派,至今已有九代传人。年,石港镇建立武术协会。石港的武术除了王家手,还有其它门派,多以长手硬功为主,亦可有器械辅之。每天早晨,漫步石港街头,就会看到许多人在一显身手。
石港是一个盆景小镇。栽培和观赏盆景已成为石港人的时尚。居民家庭少则几盆,多则上百盆。年,镇上建立了花卉盆景协会,现有会员近百人,协会每年都要组织数次盆景栽培技术讲座和展览。石港的花卉盆景主采北派风格,造型以清、奇、逸、疏、吊、古见长,且以中小型居多,以小见大,缩天地于一石一木之间。
石港是一个承载名人的小镇。传说写着“凤凰所栖,乃是宝地;石港新开,幸福万代”吉祥偈语的石碣一出,让当时的唐太宗都大为所动,便派大臣尉迟宝林到石港建造行宫。现石港中学内,存有白居易等20名诗人的题词。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归途中驻足于此,并书有《卖鱼湾》三首。后人建有渡海亭纪念,几经重建,今天还在。
石港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小镇。看光影流转,洗尽一切烦恼。历史上,石港是一座佛音袅袅,寺庙繁多的小镇,在“七十二个半”庙中,以“广慧寺”最负盛名,有“小灵隐”之称。广慧寺建筑宏伟,旧时又称“大寺”,它与光孝寺、如皋定惠寺俱为唐代建筑,往昔称“通州三大寺”。
石港是一个宜居的小镇。百年的银杏树、老古井,明清时期的西大街,深巷内过去大户人家的故宅、商铺,以及灰墙、青砖、墨绿的瓦片、悠长的小径都能让人流连忘返。绕着绿水春草,听取鸟语花香。渔湾水道全长约30华里,九曲十八弯。九里兰亭,为普天下成功人士精心打造的私家园林。在菊*家酿熟的一天午后,在外打拼半辈子的周先生,约了几个兄弟采菊东篱下,酒酣之际,忽然想,在城里盖了很多幢房子的他们,也要在乡下盖很多间房子。于是,九里兰亭横空出世。
石港,千年古镇,因形似凤凰,所以古称凤庄,是凤凰栖息之地。
石港,是一只优质潜力股!石港,正在调整姿势起飞!
州立潮头一心为民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